《耳蜗》再获殊荣,但也要小心它带来的误导
该文章由郑州民生耳鼻喉于2016年11月23日发表免费预约咨询医生
▼主旋律、正能量
一只耳蜗的丢失,牵动了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时代,折射出听障群体的艰难与呐喊。电影故事片《耳蜗》以真实事件为原始素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工人和他妻子花了五年的时间,省吃俭用,后用积攒下来的钱给女儿买了一个耳蜗,却不小心被女儿的奶奶弄丢了,他们仿佛看不到女儿的希望了,像疯了一样全城寻找,后发动了在兰州、郑州、乌鲁木齐、银川等多地民众参与寻找耳蜗的正能量事件。
▼争议电影两度获奖
2015年12月18日,《耳蜗》荣获第十五届电影频道出品的电影百合奖"一等奖"。
2016年11月12日,首届中国影视基地产业峰会颁奖典礼上,《耳蜗》这部电影高票获得“2016年度优秀剧情类影片奖”。
▼两次获得殊荣,但也带来不少误导
大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是人工耳蜗,看完电影,他们也许只会感叹一句:“唉,人工耳蜗这么贵这么麻烦啊”。这便误导了很多人,特别是对也准备做人工耳蜗或者刚做耳蜗的家庭来说,会带来多大的误导和绝望。
误导一:做耳蜗需要28万,其中至少一半是手术费
正解:目前无论使用哪种耳蜗都没有28万,而人工耳蜗手术费一般不过2万。
误导二:人工耳蜗手术是一个开颅手术,每人一生只能植入一次,再次植入风险相当大。
正解:首先,人工耳蜗手术不是开颅手术,只需要在颅骨外侧磨一个骨槽,用于放置植入体就可以了。而且这项技术在我国已经很成熟了,甚至在一些医院,可以当日完成手术当日出院,或只需要住院一晚即可。另外,即便是二次植入,风险也并非电影中所渲染的那么大,只是把植入体取出,再将新植入体植入。这部电影实在给许多准备做人工耳蜗手术的家庭及不了解人工耳蜗手术的人带来了误解和困扰,徒增了担忧。
误导三:植入体与处理器等外机是一对一关系,外机丢失需要更换植入体。
正解:任何一种人工耳蜗设备,外机与植入体都并非一对一关系,就算是外机丢失,也只需要一套新的外部设备,由听力师把原来的程序导入即可,并不需要更换植入体。
▼极度匮乏的听力学家
这部电影揭示了人物困境与拼争,颂扬凡人善举,传递浓郁的社会正能量和文明新风,表达人文关怀。同时它也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居常见的5种残疾之首的听力残疾人,他们的出路在哪?他们该怎样回归正常生活?
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12%的人携带听障基因缺陷,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3.52%;而全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过460万,其中7岁以下听力残疾儿童大约有80万,并且每年还在以3万人的速度递增。尽管听力损失人群如此庞大,中国却极度缺乏能提供高质量听力服务的专业人员,13万人才有1名听力从业人员,中国听力学发展急需社会关注。
▼两台人工耳蜗手术在郑州民生耳鼻喉成功实施
2016年11月11日,两台人工耳蜗手术在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顺利实施。此两台人工耳蜗手术均为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特聘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我国著名耳科医师龚树生亲自操刀。
并且,这两台手术都得到了由郑州二七慈善总会和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联合推出的“百万慈善关爱基金”的帮助,每台手术都获得了高达5万元的现金资助,这也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家庭的沉重负担。
▼人工耳蜗助您重新回有声
在我国,耳聋已经成为致残因素,每年都会有多达3万左右的儿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重度耳聋,从此沦陷无声。这些可爱的孩子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其实都可以通过安装人工耳蜗的方式重新听到声音,重新回到有声的。
上一篇:网上预约挂号,就医轻松快捷
相关文章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是由中卫安健基金(发改委及上海市政府投资的医疗健康基金)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中卫基金是国内同时获得发改委及上海市政府【 查看更多 】